人一旦能靜下來,思維和眼光就被解放,就可以全方位接收宇宙信息,這些信息通過大腦翻譯出來,就是所謂的靈感或感悟,這對人認識的完善和提升大有幫助。與此同時,人心會越來越清明。心光明亮,對事物看得越來越清楚全面,越來越深入透徹。尤其對自我的了解越來越清楚,各種習氣相應被暴光,就像這是第二階段。
第三階段是:凈心。當人對自身了解越來越清楚,“時時勤拂拭”就成了經常性工作。習氣被及時發現、克製和轉變。結果會使內心越來越純凈,越來越強大,對習氣的控製能力就越來越強。從而形成內心駕馭能力的增強而習氣逐漸減弱的良性循環。
通過念佛,不僅人生態度發生改變,而且人的心性也發生明顯變化,人的情緒由失控到可控,再由可控到自控的轉變過程。這就是念佛的效果,產生效果才是念佛的意義所在,所以念佛一定要註重效果。然後用效果來檢驗念佛是否得法。這樣相互檢驗和印證,才不至於出偏差,這種謹慎,不僅是對當下負責,更是對未來負責任的嚴謹態度。
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關鍵在於:念佛與圓通。念佛是方法,圓通是效果。念佛得法,無論是悟性,還是功夫境界都會得到提高。如果通過念佛,心性沒有改變,對世俗的追求還那麽強烈,依然看重名利,在意得失,還有很多放不下等等,就說明念佛方法有問題,就要及時總結和改進。
欲要往生凈土,那麽向往凈土的力,一定要大於其他的力。如果還存在一種或幾種力,深深吸引你,使人很難做出取舍,那麽往生凈土就存在很大變數。就像一個學生,即想考上大學,同時對遊戲還很癡迷,遊戲的吸引力那麽大,還想考上大學,怎麽辦?最關鍵就是要確立目標,目標確立之後還要克製對遊戲的迷戀,努力學習,才有可能考上大學。念佛也是如此。既要樹立目標,又要控製習氣,並持之以恒,才有可能實現往生凈土的目標。
阿彌陀佛雖然締造了凈土世界,並有四十八大願,但也是有條件的。就像大學錄取學員一樣,隻有符合條件者,才能如願。聖人的作用是引導,而不是推動和強迫。聖人不會強行改變人的追求,而改變習氣也要靠眾生自己。聖人的願力作用是正確引導,增強眾生信心,但是道路還需眾生親自去走,這個過程不能代替。所以不能產生依賴心理,功夫需要在平時積累,否則事態現前,很難不會被影響和幹擾。所以要時時觀註自己,真正了解自己,有針對性加以總結和改進,才能收到理想效果。
附幾點說明——
關於經典:
經典可以參考,但一定要結合現實來加以驗證應用。有的觀點,明顯違背事實,就要警惕了,或是解讀錯誤,或是經典被篡改等。真正的道理經得起檢驗,不論在各個領域都說得通。
現實中,正邪並存,佛魔共在,這是規律決定的必然。佛一直在用智慧引導眾生走向解脫,而魔一直在用能力誘惑、控製眾生不得解脫。外道從未停止過對正法的破壞,會使用各種手段來迷惑眾生,尤其是末法時期,這種現象會更加嚴重,如果不具備一定辨別能力,又沒有正確指引,則很難保證不偏離正途。佛陀傳法49年而言:沒有說法。旨在說明:不要把佛說當成教條,而要在現實生活中親身實證。隻有實證,才能真得。
真境與幻境:
宇宙之大,浩瀚無窮。既有宏觀存在,也有微觀存在;既有現象存在,也有本質存在;既有真實存在,也有虛幻存在。無論哪一種存在都無窮無盡,所以道有千萬條,結果亦有千萬種。至於經歷多少,體驗多少,知道多少,則因人而異。如果不明真幻、虛實,就很容易被幻境吸引,而誤入歧途。